泰順新聞網訊(記者 周曉葉)歷經一年修復,在去年臺風中被沖垮的三座國保廊橋——薛宅橋、文興橋、文重橋三座古廊橋又重現在碧波之上。繼文重橋、薛宅橋之后,12月16日,文興橋也舉行了隆重的圓橋儀式。
在歡快的鑼鼓聲中,文興橋的木匠主事曾家快釘上最后一塊橋板,現場鞭炮齊鳴,文興橋圓滿“重生”!外地游客及中央、省市縣多家媒體紛紛趕來,齊聚廊橋,田埂上、村道上、山坳間,圍滿了千余名群眾,共同見證我縣這一歷史時刻。
領導和嘉賓步行進入文興橋,沿路參觀非遺民俗展、七縣廊橋圖片展等,了解廊橋的前世今生。現場還舉行了萬人簽字儀式,助力廊橋申遺,以及文興橋圓橋踏橋儀式。
踏橋環節,嘉賓及長者踏上橋梁,拋灑紅豆花生等谷物組成的“八寶”,象征著福氣灑滿整座廊橋。舞龍隊也從橋頭舞到橋尾,踏橋祈福。
在廊橋修復的這一年間,我縣傾注全力,與時間賽跑,盡一切努力完成廊橋修復工作。在點滴細節的“苛求”中,在日復一日的汗水揮灑中,三座廊橋的修復工程終于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季海波說,文興橋的圓橋活動結束以后,就意味著我們三座國保廊橋的修復全面完成了,“在農村或者在我們民間都認為橋通過圓橋就賦有了生命,就帶著靈氣,我們在橋上走著就帶著滿滿福氣。”
2016年9月15日,我縣遭遇百年一遇的“莫蘭蒂”超強臺風,一日之內薛宅橋、文重橋、文興橋3座國保廊橋相繼被沖垮。廊橋受災后,政府、專家、社會,三方合力,僅6個月就完成了構件收集整理、地質勘探、安全評估、項目立項、方案設計、論證批復、施工圖設計審查和工程預算、施工單位招標等所有前期工作。今年3月正式進場施工,目前已全面完成薛宅橋、文興橋、文重橋修復工程。
(編輯 毛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