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順新聞網訊(記者 翁青青)出生在廊橋之鄉的他,對廊橋有著一份深深的癡迷與摯愛,為保護和宣傳廊橋,他創辦了廊橋網站,將廊橋帶到世界舞臺,助力廊橋申遺,他就是鐘曉波。
采訪日志:在采訪鐘曉波的過程里,記者感受到了他對家鄉的熱愛,和他對廊橋的深情。這些年,他利用有限的資源,將廊橋推廣到全國、走向世界。多年里的守護,他為廊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鞠躬盡瘁。
1977年,鐘曉波出生于泰順大安鄉。在四川成都西南民族大學就讀時,一個偶然的機會讓他認識到了年少讀書時每天經過的廊橋,竟是瑰寶。更沒想到這一座座廊橋串起了自己的大半人生,成為他魂牽夢縈的情愫與存在。于是,他萌生了要為廊橋做一個宣傳網站的念頭,2000年,他一手創辦的廊橋網進入了網友們的視野。
“有很多人通過互聯網訪問到了廊橋網,那時候叫泰順廊橋網,在我們的留言本里,就表示了非常驚奇,甚至說馬上要去泰順找這個廊橋之類的。看到網友這么多回復的話,我覺得一下子也受鼓舞了。”期間,鐘曉波花大半精力和資金用于網站的更新與維護,十多年來,網站更新文章信息近萬篇,吸引數千萬網友訪問,且帶出了一批又一批新的廊橋鐵桿粉絲。
走過浙江工業大學、浙江工商大學、上海交大、復旦大學等等,廊橋的展出在學術上、在高校專家領域里,引起熱烈反響。由此鐘曉波還結識了一批熱心熱愛廊橋公益事業的專家、學者和民間愛好者,相繼組建了泰順縣廊橋文化協會、溫州市廊橋文化學會。此后每年,他都會花很多時間,集合全國各地學者到泰順及周邊地區查看廊橋保護情況,親自參與到服務隊伍中去。從藏在深山人未識,到漂洋過海躍居世遺,泰順廊橋聲名遠揚,鐘曉波功不可沒。
2016年9月15日,國寶廊橋薛宅橋、文興橋、文重橋相繼被洪水沖毀。時任溫州廊橋文化學會執行會長的鐘曉波,面對如此巨大的損失,不禁失聲痛哭,“那個經歷,現在想起來真的是歷歷在目,就是洪水一點一點地滿起來,很讓人揪心。幾百年的廊橋,我們那么多人為之自豪,是我們精神家園的廊橋,居然在這么一次洪水當中真的被沖走了,是多么讓人心痛的事情。”參與搶救,組織募捐,到2017年,在多方的努力下,三座國寶廊橋全面修復成功,重生后的廊橋本色依舊。一如鐘曉波對廊橋的深情。
鐘曉波說:“工作單位換了幾家,廊橋對我來說,還是比較難以割舍的一塊。我還會繼續團結、凝聚我們更多的國際級的專家,還有我們民間的力量,去做一些我們力所能及的事情。”
(編輯 毛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