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
        新聞熱線:0577-59299065|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關于我們
        您當前的位置 : 泰順新聞網   ->   新聞   ->   文化教育   ->  正文
        推薦視頻
        推薦新聞
        推薦圖片
        泰順3000年|現代建筑所欠缺的,泰順廊橋也許能給現在的建筑師們一些啟示
        來源: 發布時間:2019-03-12 10:24:51 作者:文:劉杰 攝影:李永在 字體:

          泰順現存廊橋的修建年代多為清代,數量較多。在地理偏僻、交通閉塞的山區縣,泰順先民們總是能將廊橋的橋梁功能和自然環境、風俗人情等很好地結合起來,構成一幅獨特的“廊橋·古道·人家”優美畫卷,其間所透露出的建筑美學和意境讓人逡巡、忘返。

        ▲泰順廊橋古道風情

        廊橋總是與古道連接著

          泰順現存的廊橋,無不連接著古道。比如登云橋,因其位于縣城羅陽鎮南門,因此又叫“鎮南橋”,是泰順西南部進城及縣城通往壽寧的重要橋梁。劉宅橋地處要沖,在未有泰鼎公路前,是泰順往來福建福鼎的必經之津梁。三條橋的得名,一說是此橋最早用三條巨木跨溪為橋而得名,還有一種說法,因它連接著兩邊橋頭的三條古道,所以才稱為“三條橋”。

          而重要的古道上,因跨山越澗的關系,幾乎都有數條橋梁,包括廊橋。例如,古代泰順到溫州大道中羅陽至仙居的一段,沿途還遺存了許多橋梁。先是石橋,橋面石板并非直接鋪設在橋墩之上,而是在橋墩之間運用了伸臂的梁層層出挑,借以減少橋板的實際跨度,真是別具匠心。過了石橋,再行不久,便是“高低嶺盡見清溪,長空一道飛虹度”,聞名遐邇的仙居橋了。從明景泰年間始建至清康熙年間。仙居橋四次修建,說明它在泰順對外交通中無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劉宅橋、仙居橋

        路人、挑夫跋山涉水的休憩好去處

        ▲毓文橋

          坐落在泰順赴桐山大路上的普賓橋,從民國至建國初期,一直都有以挑擔為營生的腳夫在此歇息。他們從十幾歲就開始如此營生,從桐山挑海鮮到泰順縣城羅陽,再從羅陽扛木材到桐山,兩邊都不落空。挑擔人必須具備非常好的腳力,從桐山出發要一天一夜才到達羅陽,中途不能有太多的休息。古道旁的路亭和廊橋就成了他們休憩的好地方,渴了喝些路亭邊的井水或免費的茶水,餓了就在橋屋內買碗飯或吃幾口自備的干糧。他們必須按時將肩上的貨物挑到羅陽,否者會誤了羅陽店鋪的早市。

          泰順山鄉古道上的廊橋,不少至今還在發揮著交通的功能。例如,筱村鎮的文興橋,鄉民外出或勞作都要經過它,橋屋里還有供人休息的長凳和求好運氣的簽筒。

        ▲普賓橋

        ▲廊橋內景(圖片來自網絡)

        鄉民們閑時交流溝通的好場所

          受山區復雜的地形地勢的限制,泰順傳統民居的聚落形式較為單一,基本上都是一處一宅,宅與宅之間相距甚遠。即使是同宗之宅,聚于一個山坳、一塊平地,也少有房舍相通,大都處在相望而不相連的狀況。在這種較為孤立的聚落形態下,鄉民們的交往似乎成了問題,不同家族之間的交往顯得稀少。然而,問題在獨特的環境下總會得到加價獨特的解決方式。

          于是,廊橋應運而生,在幾條山溪交匯的地方,巨大的廊橋如長虹臥波般橫在寬闊的溪面上,橋屋上的長凳可供休息,也可供經營小生意。鄉民們在橋屋上坐聽風雨,也有的在其間買一盒火柴,抽一袋旱煙。在路過之間,完成了物品的交換,進行了不用上門的交談,增進了情誼,互通了信息。

        ▲夕陽伴我歸

        ▲古道

        橋梁功能與“人情味”完美結合

        ▲北澗橋

          泰順的廊橋,如建在荒僻山野,是來往路人歇腳、避雨之所;如建在村中、鎮上,往往成為該地交流和交易的中心。不少廊橋的橋梁和住處的環境都相當優美。特別是泗溪鎮的北澗橋,因橋梁造型優美,橋下河水清冽,橋頭古樟參天,而被譽為世界上最美的橋梁。在鎮上的溪東橋建成以前,北澗橋是當地惟一橫跨東溪的橋梁,橋頭兩岸逐漸形成繁榮一時的村鎮,沿橋頭的石板路還形成了一條小小的店鋪街,形成橋與古民居的奇特結合。

        ▲北澗橋橋頭的店鋪街(圖片來自網絡)

          店鋪街的底層是一溜溜的店鋪,二層供主人居住。現存店鋪多是五十多年前重建的,據當地鄉民回憶,以前店鋪還要多,后因火災而毀于一旦。店鋪有藥材店、南貨店、布店等,現在仍然可以看到貼在門楣上的“林仁和號”的店名。泗溪老人林英,曾在橋頭店鋪中開過茶鋪,免費給路人供應茶水,自己則靠屬于下橋村的堂眾田的田租過日子。土改后堂眾田被分,便由下橋村出資雇人燒茶。另據自小在此開店的湯姓媳婦翁春娥老人的回憶,過年時鎮上請來的木偶戲班,便在廊橋上開唱。

        ▲廊橋上的木偶戲表演

          北澗橋橋頭的石板路不僅是村中的店鋪街,實際上也是整個村子的中心。因一邊是廊橋,一邊是民居,廊橋山花的飛檐與民居的屋檐互相交錯,可以讓人躲避日曬雨淋。橋頭及屋檐下很適宜的設置了一些石凳木椅,讓人們可以隨意找到休息的地方。村民無事時可在橋頭休憩,談天說地,買賣交易。橋頭兩側古樟參天,掩映著古橋及周圍古樸的民居。橋下河水清清,溪水上還有一條用石梁搭起的小石橋,接以矴步。沿著溪岸,一條小路將行人引向橋頭和村子。凡此種種,真是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相得益彰,橋梁功能與人情味完美地結合到建筑空間中,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建筑空間與環境的緊密結合。

          北澗橋在修建之時,可能考慮到了與鄰近建筑的結合,橋柱上預留了可以與鄰近建筑相連的榫頭。橋的造型如民風一般古樸,沿著結構的走勢呈三折的拱形。橋面上四列方柱,上覆屋檐。兩端山花為歇山式。橋的中間起重屋,也是歇山頂。斜脊起翹很高,顯得十分輕盈。《詩經》中的“如跂斯翼,如翚斯飛”,用在這里是再恰當不過了。結構部分用油紅漆木質擋雨板封住,以免風雨侵蝕。整個橋體結構合理,比例勻稱,灰瓦紅身,與青山碧水掩映,是一幅美妙絕倫的風景畫。

        ▲碇步龍

          柳峰墩頭橋坐落在一個多姓雜居的村落,在廊橋的周圍至今還存留著大量商業建筑。在商業最興盛的年頭,廊屋內也擺起了小攤。以廊橋為中心建造的商業店鋪中的商品,有來自福建桐山的,也有本縣的特產。當年人氣聚集的墩頭橋老街現已冷清,但通過字號牌匾、店堂標牌,人們仍能感受到當年濃厚的商業氣息,坐商和行商文化已滲進這兒的一磚一瓦,一土一木。

          普賓橋與墩頭橋一樣,同處在泰順赴桐山大道上。據說,因地處交通要道,建造時曾得到泰順、壽寧、桐山、平陽、柘榮等五縣群眾的捐助。橋梁竣工后,還有一部分捐助款未用完,于是在橋頭建了一座五榴的茶亭,雇人燒茶,免費供應路人飲用。

          薛宅橋旁的商業街,當地鄉民稱為“營崗店”,山里山外的客商將各類商品聚集于此,這條老街成為三魁附近鄉民貿易的重要場所。

          泰順的一些廊橋,不僅是當地鄉民買賣交易的場所,橋頭還建有供路人休憩、住宿的旅社。如北澗橋橋頭,便建有旅店數間,供過往旅客住宿。

        ▲北澗橋橋頭

        橋與廟結合之寓意

          橋與廟的緊密結合,是泰順乃至浙閩山區橋梁的另一特色。在規模稍大一點的泰順廊橋中,都設有神龕供鄉民祭祀。也有的不設在橋屋中,而是偏在一旁,或正對橋頭路沖。凡神龕,必定設在靠下游溪水的一側,神像面對著上游的流水。如此設置有其寓意,神的職責之一是要鎮住來水,保佑廊橋平安。當然,鄉民們在此祭祀的目的并不僅僅是保佑廊橋,他們更關心自己的生活及前程。因此,廊屋中祭祀的神祇多種多樣,都是佛道儒三教中的人物。地方上的雜神,如五顯神、陳十四夫人、馬仙姑、忠烈王等,能給讀書人帶來好運的文昌帝君,幫人發家的財神爺趙公明,它們的神像在橋上也常能看到。

        ▲廊橋中的神龕(圖片來自網絡)

          南溪橋恐怕是泰順廊橋中供奉神仙塑像最多的一座。神龕當中祭祀的一尊是馬仙姑,左邊依次是馬仙姑夫家阿爸、葉都元帥和五顯靈官,右邊依次為馬仙姑娘家阿爸,行雨龍王和土地公,在諸神兩旁守護著的是千里眼和順風耳。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大神龕旁還設有一座小小的神龕,里面供奉的是觀世音菩薩。小小的一座風雨廊橋,竟然擠著十余尊佛道兩教各路神仙,接受著泰順鄉民的頂禮膜拜。同時,它們也將含笑的目光賜給這些虔誠的人們,幫他們度過一個個難關,撫平一次次傷心的和苦痛。

          每年農歷七月七是南溪橋橋祭的日子。祭橋的文書叫做“七夕文疏”,常年住持祭橋的尫師還保存著手抄本的文疏,其中寫道:1.上祖創立宮廟,莊塑真仙佛像一堂,遞歲祀奉香燈;2.集福七夕,慶旦清福,凈供一筵,處備香燈茶果;3.宣封懿政馬氏嘉祐真人圣前,恭望真仙列慈下臨;4.眾等所種田園早禾苗六種在洋,正當茂盛,銜花吐穗,結實之際賴圣驅除蝗蟲、鼠疫無惹害,山豬麂鹿逐遠遣,地鳥野獸永無跡。禾苗清秀雨均,田園六種全收熟,五谷豐登茂盛除瘟疫,豺狼虎豹遠他鄉,童子老邁男康女泰,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福無疆。六畜多興旺,合村宅舍得太平,諸般等事大吉祥。祭橋實際上是鄉民們借“橋”發揮,從橋為出發點,祭的是自己對生活的希望。

        ▲橋中的神龕
        主站蜘蛛池模板: 翁源县| 安阳市| 区。| 宁城县| 雷波县| 潜山县| 瓮安县| 上杭县| 宝兴县| 酒泉市| 临西县| 台南县| 龙胜| 乌拉特前旗| 平乐县| 兴义市| 绵阳市| 武威市| 周至县| 上林县| 南平市| 永康市| 马边| 社旗县| 龙井市| 宁河县| 英德市| 梅河口市| 兴安盟| 五华县| 古交市| 南漳县| 革吉县| 延寿县| 鹤峰县| 成都市| 台南市| 女性| 饶阳县| 襄垣县| 林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