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順有兩山,一曰天開山,一謂天關山。古人取名,皆有講究。何時何人,取其開關?一開一關,寓何深意?遍稽古籍,不得其蹤。近日遐思,偶有感悟。發于籍端,以期拋磚引玉,共溯淵源。
▲天關聳秀
◆◆兩山皆高◆◆
▲《翁氏宗譜》中的《天開山記》
天開山(在翁山與橫坑交界處)位于縣域東部,是東部山脈主要高峰,海拔1191.5米!斗纸洝份d:“天開山,高而大,干龍過此至平陽及福寧各邑!
天關山地處縣境西北,海拔1269.5米!斗纸洝吩疲骸疤礻P山,《廣輿志》作天闕山,舊志及俗稱并作天關。在縣西北十里,高聳入云,為邑主山,綿亙二十余里,各鄉之山多由是分支!笔枪剩瑑缮揭蕴熳珠_首,喻山高及天。
▲天關古道
◆◆兩山并名◆◆
天關山、天開山皆是泰順名山,天關山尤甚。由于地處縣城邊沿,文人墨客常登此山,題詩作賦,更揚聲名。清嘉慶壬戌進士董正揚,泰順鄉賢、《羅陽詩始》輯者董斿,清道光貢生、《分疆錄》編纂林鶚皆游此山,作詩留存。如林鶚《望天關山感賦》:“雄關孤聳一方宗,衡霍西來此附庸。赤縣分疆開下邑,青天虛左讓高峰;某钦l守先民世,落日猶留太古容。一代清風人不見,南山回望白云封!
▲天關山雪景
后繼文士涉天關山詩作更是層出不窮。如泰順現代著名書法家、詩人徐志炎《登天關山》:“天關聳峙萬山巔,拔地千尋近到天。四野峰巒群起伏,千林紅碧襯云煙。山鄰閩北唇牙接,地處甌南脈絡連。今日登臨憑眺望,幾疑身共白云翩。”
▲天關山黃泥隘
而天開一山,由于地處偏僻,交通不便,奇人逸士所及甚少,詠歌唱詞尤缺,不過,仍有部分鄉賢舊作,偶見古籍。如嘉慶年間縣學翁喬年《天開山》:“海內名山三百堆,遺碑鐫勒欠天開。鴻蒙初露芙蓉闕,云漢昭回日月臺。紫草無云仙犬護,吹笙駕鶴羽人來。謝公空有探奇癖,雙足何曾遍八垓!
▲天開山山系遠景
又如咸豐年間捐監翁延熙《天開山》:“天開不與眾山同,登上高巔眼界空。峰頂晨昏云迭鎖,山腰晝夜霧重籠。冬時雪積連天白,春景花開映日紅。此地鐘靈千古在,年年攜酒會詩翁。”兩山皆名山,不負天字盛名。
▲《翁氏宗譜》中天開山詩句
◆◆兩山齊美◆◆
《分疆錄》曰:“天開山,山水清秀!薄段躺洁l志》載:“登其峰頂遠眺,群峰如斗,村落星布,風景迷人。”《分疆錄》又記:“天關山,高聳入云……云蒸即雨,山上有龍湫,遇旱禱雨輒應!
▲天關飛瀑
南渡時徐少初(南宋高宗朝進士徐履)隱此山,后明季徐柏齡(嘉興人,字節之,明末學者黃道周門人,官永嘉教諭)亦隱于此。兩山皆林竹嘉美、古樹參天,山峰雄壯、巖石奇妙,澗谷幽秀、潭瀑多姿,云霧霞雪、四時異彩,山花綻放、爭奇斗艷,是凈肌骨、清肺腑、滌心源的好去處。
▲雪中天關山古道
◆◆兩山同緯◆◆
一山居東,一山處西,同一緯線穿兩山而過。東邊日出天開山現,日落西邊天關山紅。由此可作猜想:曾幾何時,有一古圣賢士,為作《輿志》,站在某處,看日出日落,觀星起星伏,清晨最先看到東邊高峰,日暮最后觀到西邊峰芒,某日頓悟,東峰亮即天開啟,西峰暗即天關閉,遂給東山起名天開山,予西山取名天關山,由此載入史籍,永存千古!
▲云霧中的天關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