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
        新聞熱線:0577-59299065|設(shè)為首頁| 加入收藏|關(guān)于我們
        您當前的位置 : 泰順新聞網(wǎng)   ->   人文   ->   影像   ->  正文
        推薦視頻
        推薦新聞
        推薦圖片
        泰順3000年|清朝第一狀元之孫曾任泰順知縣,他離任后仍然關(guān)愛泰順學子
        來源: 發(fā)布時間:2019-04-17 15:06:35 作者:陳能雄 字體:

          乾隆年間,泰順有位知縣名叫傅永綍(讀音“fú”),才德兼?zhèn)洌谡勖瘢囊恍┹W事,直到清末仍被泰順百姓傳為佳話。隨著時間的推移,歷史的痕跡越來越模糊,而今泰順很少人知道傅知縣頭頂清朝開國狀元之孫的光環(huán),生平以廉潔著稱,是清代泰順最受百姓愛戴的八位知縣之一。

        ▲傅氏狀元府第

        出身于詩書簪纓之族

          自從傅祥(傅以漸、傅永綍的先祖)在明代成化年間定居山東聊城后,傅氏家族世代務(wù)農(nóng)經(jīng)商,詩書傳家。順治三年(1646),在北京舉行首次殿試,聊城傅以漸科場得意,獨占鰲頭,成為清代開國后第一位狀元。當時,順治皇帝為穩(wěn)固政權(quán),籠絡(luò)漢族知識分子,狀元郎傅以漸是他重點提拔的對象。順治十年(1653),皇帝數(shù)次提升傅以漸的官職,授予他“翰林院教習庶吉士”,為國家造就人材。

        ▲豐子愷漫畫,懸擬清順治帝《狀元歸去驢如飛》圖

          傅以漸因此與皇帝接觸的機會變多,順治皇帝曾親筆為傅以漸畫了一幅《狀元騎驢圖》,并在畫上戲題“狀元歸去驢如飛”。后來,傅以漸官至武英殿大學士兼兵部尚書,位至宰輔,烜赫一時。坊間傳言,傅以漸做過康熙的老師,康熙皇帝南巡時,為傅家府第題寫了一副對聯(lián):“傳臚姓名無雙士,開代文章第一家”,對傅以漸的才華功績給予高度的贊揚。

        ▲“傳臚姓名無雙士,開代文章第一家”

          這是家族的無上榮耀,激勵著傅氏子弟發(fā)憤苦讀。有清一代,傅氏家族“簪纓相繼,科第連翩”,入仕為官者甚多,擔任過泰順知縣的傅永綍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傅永綍(1714——1779),字侖西,號西齋,是傅以漸的孫子。他自小性格端直剛毅,讀書循義理,能活學活用。他弱冠便考中秀才,并因成績優(yōu)異被推舉為貢生,后考取武英殿校錄。乾隆十七年(1752),傅永綍考取恩科舉人,兩年后他又參加會試中“明通榜”,之后他被授予山東泰安府平陰縣教諭。因工作兢兢業(yè)業(yè),考課優(yōu)秀,乾隆三十年(1765),傅永綍被擢升為浙江泰順縣知縣。

        ▲傅以漸書法

        在泰順政績斐然

          泰順是傅永綍游宦浙江的第一站,也是他揮灑熱忱、一展抱負的地方。在泰順,他心系民生,以誠感人,教孝悌、勸農(nóng)桑、恤孤獨……

          從傅永綍的生平政績來看,他擅長緝捕賊盜、聽訟斷獄,這一點他在泰順任職時就表現(xiàn)出過人之處。他秉公執(zhí)法,有條不紊地處理各種疑難案件,訟獄之事逐漸平息,泰順的社會治安得到很大改善。

        ▲傅永綍為泰順人題寫的匾額(潘先俊 供圖)

          作為出生于書香門第,又擔任過教諭一職的文人,傅永綍崇文重教,他有感于泰順自景泰置縣以來科名寥落,覺得有責任有義務(wù)為泰順文化教育事業(yè)出力。他親自整頓書院,勤于考核士子的學業(yè),閑時與他們談經(jīng)說道。書院的學習風貌明顯好轉(zhuǎn),涌現(xiàn)出許多優(yōu)秀人才,其中泰順名士曾鏞是傅永綍的得意門生。傅永綍主持縣試時,慧眼識珠,夸贊曾鏞的文章:“胸懷磊落,辭氣沉雄,開泰邑科名者,必在汝乎!鼻宕衅谔╉樜娘L逐漸復興,應(yīng)該說有傅永綍的一份功勞。

          傅永綍愛民如子,為邑中官吏樹立了親民的好榜樣,在他任期內(nèi)官民關(guān)系和諧,《分疆錄》中稱之為“官民如家人父子”。當傅永綍要調(diào)離泰順時,百姓依依不舍,遮道挽留。

        ▲曾鏞(歷任孝豐、云和、湯溪等縣教諭,東安縣知縣,入祀湖南名宦祠)

        離任后與曾鏞等泰順人保持聯(lián)系

          傅永綍在《重修永嘉縣學廟記》中寫道:“余適自泰順調(diào)劇永嘉,曰:是余之責也。捐俸以為之倡!边@記述了他剛從泰順調(diào)到永嘉,就帶頭捐出俸祿修建永嘉文廟。他還親自主持修筑江心嶼西塔,可是塔才修建三層,就驚聞母親去世的噩耗。

        ▲江心嶼西塔,傅永綍曾倡修西塔,撰文立碑

          在回山東奔喪的途中,傅永綍盡管心情悲傷凝重,可仍舊惦記著曾鏞等人的學業(yè)。他經(jīng)過杭州時,特意去看望在敷文書院求學的曾鏞。曾鏞倒屣相迎,又喜又憂,他能體會傅永綍“望云思母”的傷痛。臨別時,曾鏞寫了一首詩《自杭州送傅西齋明府從永嘉丁太君憂歸山左》相贈:

        遮道曾看受代時,此行何計可攀追

        望云方切賢侯痛,倒屣空留賤子思

        地會天荒期以破,學為我獨授之師

        回頭無限陶成感,忍看歸帆天際欹

          喪期滿后,傅永綍趕回永嘉,在舟中遙望江心嶼,仍舊是三層殘塔立在那里,心懷愧疚。他帶頭籌集資金,重新施工,西塔很快就竣工了。一個兩袖清風的清官,家境并不寬裕,卻如此熱心于公益事業(yè),且做事有始有終,百姓需要這樣肯辦實事的好官。

          傅永綍的這些優(yōu)良品行,影響過許多泰順學子。曾鏞就以傅永綍為楷模,他的詩句“回頭無限陶成感”,就是感激傅永綍陶冶他成材的恩情。曾鏞到老都沒忘傅永綍的諄諄教導,有一次他整理詩稿,重讀那首少年時在杭州送別傅西齋(傅永綍)的詩,感慨萬千,寫了一首追憶傅永綍的詩:“生平先達多如昨,老大尋思易感懷;论E聊酬秦小峴,科名早負傅西齋!

        ▲曾鏞《復齋詩集》,有寫給傅永綍的詩句

        極力維護泰順學子的聲譽

          除了提攜關(guān)愛曾鏞之外,傅永綍還為其他泰順學子做過不少好事。有一位到溫州參加考試的泰順童生,平白無故遭人誣陷,受盡委屈。他到衙門中訴訟,時任永嘉知縣的傅永綍了解情況后,義憤填膺地說:“吾泰順民安有此痛?懲誣者,直其事!”意思是我泰順子民怎能承受這樣的委屈和苦痛?

          一句“吾泰順民”,如此親切,他的心是與泰順民眾連在一起的。傅永綍嚴懲誣告者,還泰順童生一個清白。要知道,到溫州參加考試的泰順書生,代表著一縣學子的形象。若這個冤屈得不到澄清,不僅會影響這位童生的功名前途,還會影響到泰順讀書人的聲譽。傅永綍堅定公正地審理此事,其決心來自于耿直剛正的性格,其信心來自于對泰順學子的認同,多年來他與泰順書院中的學子交往,深知他們的道德品行。

        ▲《分疆錄》中記載傅永綍為泰順書生主持公道

        后代賢才輩出

          也許是生性剛直,傅永綍在任臺州府同知時,因事觸犯了浙江巡撫王亶望(貪官),抑郁成疾。臨終前,傅永綍凝視著妻子楊氏,百感交集,眼前這個曾為婆婆割股治病的女子,性情剛烈,自己若死,她必會以死相隨。為了打消楊氏的輕生念頭,傅永綍把黃氏所生的三個兒子交托給她。楊氏含辛茹苦地撫養(yǎng)三個兒子,七年后,長子傅廷輝成家立業(yè),楊氏自縊殉節(jié)。她在遺囑中寫道:“所以忍死須臾,為不負西齋公(傅永綍)疾革時身后之托。今茲相會九泉,可告無愧。”

        ▲傅繩勛與族人在相府大廳前合影

          傅永綍雖然為官多年,但清廉如水,所得的薪俸沒有用于購置田舍產(chǎn)業(yè),沒為子孫留下什么遺產(chǎn)。他的兒子傅廷輝生活清貧,只好到河南謀了一個小官職養(yǎng)家糊口,妻子朱氏則在家教導兩個兒子讀書。多年后,這兩個孩子重振家聲,他們就是江蘇巡撫傅繩勛、署理安徽布政使傅繼勛。傅繼勛的后代中又出了一個杰出人物,他是“五四運動”學生領(lǐng)袖、著名學者傅斯年。

          滿門俊彥,代有人出,這是傅永綍等人承繼狀元傅以漸的良好家風,砥礪品行,勤學苦練,文風才得以世代綿延不衰。這股文風,也隨著傅永綍的腳步,吹送到泰順這片土地。傅永綍在泰順時關(guān)愛百姓,離任后仍有深深的泰順情結(jié),極力維護泰順學子的聲譽和利益。他那一句“吾泰順民”,溫暖人心,其言其行猶見甘棠遺愛!

        ▲傅斯年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林芝县| 咸阳市| 兰考县| 南陵县| 洛宁县| 安国市| 聂拉木县| 常熟市| 泸定县| 齐河县| 清徐县| 聂荣县| 交城县| 万山特区| 汝州市| 新兴县| 晋州市| 汉沽区| 和平县| 金乡县| 论坛| 土默特右旗| 芦山县| 恩施市| 南漳县| 慈溪市| 康平县| 麻阳| 怀化市| 当涂县| 金川县| 太仓市| 江口县| 京山县| 探索| 扬州市| 庆城县| 乌拉特前旗| 高阳县| 磐石市| 太仆寺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