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巖嶺位于浙江省泰順西北部,距離溫州245公里,西與福建省的壽寧、福安接壤,北接浙江省的文成、景寧縣,地理位置處在北緯27度20’52”—27度48' 39”,東經119度37'8”—119度50' 00”。古有“百丈林”“萬里林”之稱,后因此處巖石特別烏黑,又都是原始森林,當地群眾便稱之為“烏巖林”。1958年建林場時,因“烏巖林林場”這一名稱中有“林林”疊字,故取從榀烊到葉山的古山道“箬嶺坑”之“嶺”字,定名為“烏巖嶺”。1975年烏巖嶺設立省級自然保護區,1994年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18861.5公頃。
烏巖嶺山岳風光絢麗,自然景觀秀美。區內山巒疊翠,云峰聳立,千米以上高峰眾多,主峰白云尖海拔1611.3米,為溫州第一高峰,從白云尖主峰流下來的白云澗水,乃是飛云江的源頭。泰順晚清學者、詩人、《分疆錄》的編者林鶚在《登白云山最高頂詩》中曰:“西風飄颯鬢毛秋,劍氣軒騰決壯游,甌括雄關臨絕頂,東南海國見源頭。云生足下群峰涌,日近天心萬象收,我把新詩扣瓊闕,乘龍癡龐不勝愁。”詩人豪邁勁捷的筆觸正刻畫了這里的山川風物的美態雄姿。
烏巖嶺屬于“南嶺閩甌中亞熱帶”氣候區,常年溫暖濕潤,季風交替,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具有中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特色。年降水量平均為2195.8毫米,空氣相對濕度平均在85%以上,負氧離子含量最高達10萬個/cm3,森林氣象“綠洲效應”明顯。通過對土壤、水、空氣、動植物體的測定,其重金屬元素與有毒物質含量大大低于環境明顯污染區域的相同物質的含量,整個環境質量保持著天然“本底”,被專家們稱為“動植物的最佳凈界”。
烏巖嶺是中國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素有天然“生物基因庫”和綠色“生態博物館”的美稱。據調查統計,區內有種子植物1863種、蕨類植物287種、苔蘚植物358種、真菌212種,占浙江省植物種類的50%以上,其中有相當數量的珍稀、瀕危保護植物和許多具有經濟開發價值的種類。屬于國家I、Ⅱ級保護植物的有中華水韭、莼菜、南方紅豆杉、伯樂樹等25種,還發現浙江雪膽、泰順杜鵑、泰順鳳尾蕨等6個植物新種和33個浙江新分布種。動物地理分布和區系組成上有華南區特色,已查明的有脊椎動物342種,其種類占浙江省種類的53%,脊椎動物中以鳥類最多;有昆蟲2133種,其中新種22種,中國新記錄種26種;屬于國家I級保護動物有黃腹角雉、白頸長尾雉、云豹、金錢豹、黑麂、金雕、黿、金斑喙鳳蝶等8種,屬于國家Ⅱ級保護動物有穿山甲、豺、白鷴、斑羚等42種。黃腹角雉野外種群數量約400只左右,是我國重要的黃腹角雉保種基地、“中國黃腹角雉之鄉”。
烏巖嶺獨特的森林和溪瀑潭穴景觀,典型的珍稀動物生態環境,冬暖夏涼的宜人氣候,是森林生態環境教育的理想場所,更是現代都市人回歸大自然的勝地。
登溫州之巔
白云尖,海拔1611.3米,為浙南名山,是溫州第一高峰,也是飛云江的發源地,因常年云霧繚繞而得名。登臨絕頂,極目遠眺,但見群山逶迤,洞宮、括蒼、南雁三山之脈盡收眼底。在2009年“尋找中國10‘非著名’山峰”活動中,白云尖成功入圍候選名單。
攀登白云尖的最佳月份是五六月份和十及十一月份。五六月份的烏巖嶺,滿山遍野的山花恣意生長,萬紫千紅,把這綠色的森林海洋裝點得分外絢麗多姿。白云尖上的杜鵑是春天里烏巖嶺的一道亮麗風景線,防火線兩旁的杜鵑花連成一片,形成花海。十和十一月份,秋高氣爽,攀登白云尖,自是另一番情趣。
沿著烏巖嶺白云山莊路口的游步道進山,不一會兒就聽到潺潺的流水聲。這條小溪澗是風景如畫的白云尖的主源,也是飛云江的主源之一。這時游步道走到了頭,取而代之的是一條原始山道。山道兩側老木橫斜,遮天蔽日,腳下厚厚的枯葉踩上去軟軟的,有一種異樣的感覺。
繼續往上,山路越顯陡峭,原來的原始叢林也變成了一片茂密的雪松林。穿過雪松林,很快就到了泰順與景寧交界的白云岙。白云岙的正對方是一條下山的路,通往景寧方向;左邊那條陡峭的防火道就是通往白云尖的通道,抬頭仰望,仿佛通向天際。
與穿越原始溪澗叢林小路相比,真正的考驗還在于攀登防火道。防火道共有三疊,一疊最長也最陡峭和兇險,等上一疊后,白云尖就依稀在望了。這時不要急著登頂,你可以在防火道旁坐下來,將眼睛移向山谷,任思緒隨著穿來梭去的白云蕩秋千。由于水氣充分,地表與空氣溫差較大,因此烏巖嶺的云霧很厚,上升和穿梭的速度極快,剛剛還是一座高山,霎時就變成了一個小島。沿著防火道,登上二疊、三疊,就到了白云尖的頂峰。站在山頂,白云在腳下翻滾,遠處的高山只露出頭頂,宛如漂浮在白色大海中的幾張帆船。很多人都認為,烏巖嶺的云海可以與黃山的云海相媲美。的確,烏巖嶺的云海連綿浩瀚,奇麗壯觀,難以用文字和語言來形容它的大氣磅礴和神秘美妙。烏巖嶺的云海一年四季隨時可見,陰晴雨霧各具風姿,每天清晨傍晚都有一次聚匯,這也許就是它與其他大山名川的云海所不同的地方。
尋飛云江源
烏巖嶺是飛云江的發源地和溫州人民大水缸“飛云湖”的水源涵養地。溯源而上,烏巖嶺的水令人神往、令人難忘。烏巖嶺的水,純凈無暇,如流動的玉,從茂密的原始森林里奔涌而出,匯聚成涓涓溪流。清澈的溪水歡快地淺吟低唱,那種節奏是歡快的,不拖沓、不迂回,沒有婉轉憂傷,有的只是激情昂揚的動感,和清澈透明的撫慰。有如此清涼之水洗濯心靈,再多的車旅辛勞也會立刻一掃而光。它們冰涼而又熱情,將我們內心的勞頓釋化后,將清鮮留給我們,直奔下游而去,一路挽結百溪,最終匯聚成為飛云江。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烏巖嶺多俊朗豐美的山,更多秀美婉約的水。烏巖嶺的水,多為潭與瀑布的形式。猴王潭、聽靜谷、彩虹瀑、萬斤瀑、龍井潭、小龍潭、米篩潭、白云瀑、龍井潭等,各成自己的風格與底蘊,一個個像串在烏巖嶺風景區這根繩上的珍珠,清潔、嫻雅,帶著自然的詩意,紛至沓來。愛上烏巖嶺的水,還因為那水里蘊涵著一種看不見的野性純真。宛如君子的真性情,宛如俠客的豪邁氣概。不信,不妨選擇在雨天抵達烏巖嶺,沿著游步道前行,穿過廊橋,再向上攀行,那些水便開始逐漸展露它們豪邁的氣概。先是以瀑布的形式,直逼你眼。那數米高的懸崖,陡峭的巖石,在水的無畏氣概面前早就沒有底氣,他們無法抵擋水的腳步,他們同樣還見證了水的勇敢,懸空而降,飛花碎玉。不要惋惜水的支離破碎,也正是崖間大膽縱身一跳,跳出氣魄的同時,彰顯出了水最美的一面。當你為珠玉落潭,化成萬千珠玉惋惜時,她們卻重新成為一個結合體,繼續朝下一個懸崖進軍,用高度丈量生命的勇氣,用陡峭的岸邊磨礪每一次的選擇。看者眼花繚亂、驚心動魄,而回省過來,卻是玩味無窮,為忘記吶喊而感到遺憾。
探原始森林
這個夏天,全世界所有的地方都宛若熱氣騰騰的蒸籠,而身處烏巖嶺中,卻涼風習習。夜宿烏巖嶺,甚至需要一條薄棉被來御寒才可以。究其原因,當然是烏巖嶺這一大片森林的妙用。然而,大躍進大煉鋼鐵時期,烏巖嶺曾建炭窯200多座,1700多人在此安營扎寨,伐薪燒炭,所燒制的木炭供應上海、杭州等地。現在烏巖嶺遺留的原始森林,有人說是當時植物專家在燒制的木炭中聞出了珍稀樹種的香味,遂派人到烏巖嶺實地調查,將其保護了下來。也有人說是當時覺得太偏遠運輸不便,最終放棄砍伐才有幸留下來。但不管怎么說,這最后一塊僅存的原始森林成為了眾多珍稀動植物的“諾亞方舟”。
進入烏巖嶺,猶如置身于浩瀚的綠色海洋。在這里,保存有相當面積的古老原始森林,生長著維管植物2150種,占浙江省植物種數的50%以上,除了稀有珍貴的中華水韭、南方紅豆杉、米心水青岡、長柄水青岡、巴山水青岡、鐘萼木、三尖杉、蘭果樹、香果樹、青錢柳、福建柏等三十多個品種的樹木外,還有許多珍貴稀有的藥材和經濟價值相當高的其它植物資源。由于這里植物群落多樣化,給動物提供了舒適棲息的環境和豐富食物資源。據目前所知,區內脊椎動物有342種,其中獸類五十多種,鳥類二百多種,此外還有兩棲類和爬行類近一百種。屬于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有黃腹角雉、白頸長尾雉、云豹、金錢豹、黑鹿、金雕、黿、金斑喙鳳蝶等8種,屬于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有穿山甲、豺、白鷴、斑羚等42種。這樣種類繁多的動植物資源,我們雖然不能一一親睹它們各自的生態,但是,當我們聽了介紹,看了那制作精細、栩栩如生的動植物標本后,猶如見到了烏巖嶺這個動植物資源寶庫的縮影。
賞黃腹角雉
在烏巖嶺,還能有幸與“鳥中大熊貓”黃腹角雉邂逅,一睹它的芳容。黃腹角雉是我國特產鳥,體型似家雞而稍大。雄鳥上體栗褐色,下體棕黃,臉部裸皮朱紅色,有翠藍色及朱紅色組成的艷麗肉裙及翠藍色肉角,于發情時向雌鳥展示。《本草綱目》稱其為“吐綬雞”。因“綬”和“壽”諧音,寓意長壽吉祥,自唐以來,“吐綬雞”就是珍貴的宮廷貢鳥。然而,由于自身繁殖能力和抗干擾能力較差,加上棲息地面積減少,這種美麗的鳥幾近滅絕,和大熊貓一道被國際瀕危物種《紅皮書》列為“瀕危種”。學術界曾一度認為,人們已經失去了這種外表美麗、寓意吉祥的“吐綬雞”。
發現黃腹角雉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的事。1981年的一天,來自省城的杭州大學生物系教授諸葛陽到烏巖嶺考察。當時陪同考察的護林員,為了給教授弄點好吃的,補補身子,便上山打野味。當護林員將打到的“山雞”拎回來時,被諸葛陽教授認出那就是黃腹角雉。此后,以著名鳥類學家、中科院院士、北京師范大學鄭光美教授為學術帶頭人的科研團隊,對黃腹角雉進行長達30年的系統研究,全面掌握了黃腹角雉野外生活生態習性,并攻克了黃腹角雉飼養、繁殖、受精生物學等難題。同時在當地政府和保護區管理局的大力保護下,黃腹角雉野外種群數量得到了很好地恢復,從最初幾十只增長達到400余只,成為目前已知的野生黃腹角雉最高種群密度區。烏巖嶺,一個你來了就不想離開的地方。烏巖嶺,一個你來了還想再來的地方。
烏巖嶺探秘攻略:
每天從泰順縣城羅陽鎮開往烏巖嶺的班車有兩次,分別是早上8:50和12點,車行約1個半小時。返程的發車時間為早上11點和下午4點。
溫州方向:沈海高速分水關出口下轉新58省道至泰順縣城轉52省道一金竹坑一烏巖嶺(或從司前鎮里光村走通景公路一烏巖嶺)
麗水方向:金麗溫高速一麗水一云和一景寧-52省道一金竹坑一烏巖嶺(或至司前鎮排頭轉通景公路一烏巖嶺)
旅游小貼士
【徒步請注意】
1.只身一人不要穿越原始森林,以免意外,要相約有伴。
2.因為烏巖嶺自然資源豐富,穿越原始森林請注意安全。
3.城里人進原始森林,最好在當地約一個向導。
4.帶一些干糧、礦泉水和水果,但不要太多,以免增加負擔。
5.不要野外用火,行走注意人身安全。
6.烏巖嶺自然保護區內可住宿和就餐,宿費在1 80至220元之間。
7.稍帶一些外用藥,如萬金油、創可貼之類。
【最佳旅游時間】
由于森林的調節作用,烏巖嶺少有高溫低寒天氣,每年4月至1 1月是最佳旅游時間。
烏巖嶺景區:0577-67565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