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順新聞網訊(通訊員 葉劍暉)11月20日,第六屆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在京舉行,司前畬族鎮、司前畬族鎮左溪村分別榮獲第六屆全國文明鎮、第六屆全國文明村榮譽稱號,成為溫州市唯一連摘兩項“國字號”榮譽的鄉鎮。這也是繼獲評國家衛生鄉鎮后,司前畬族鎮獲得的又一個國家級榮譽。
司前畬族鎮是泰順縣北部中心城鎮,據縣城15公里,全鎮總面積208平方公里,下轄12個行政村,總人口1.9萬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2920人,是全省18個少數民族鄉鎮之一。境內群山環抱,峰巒疊嶂,背靠烏巖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面臨溫州“大水缸”飛云湖,森林覆蓋率達88%,負氧離子“爆表”,是個名副其實的天然氧吧,先后獲得國家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國家級生態鎮、國家級衛生城鎮等榮譽稱號。
近年來,司前畬族鎮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持以文明創建為抓手,全面奏響文明創建“五部曲”,推進精神文明建設常態化,使文明新風吹遍“畬鄉小鎮”。
一、奏響“特色曲”,建設美麗鄉村
2018年,該鎮委托專業團隊優化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規劃,圍繞市委建設集自然美、經濟美、城鄉美、生活美、人文美為一體的“五美”新溫州部署,將生態保護、產業發展、城鎮建設、生活改善、文化繁榮等理念相融合,完善城鎮總體規劃、鎮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聯合竹里畬族鄉共同打造全市唯一的民族鄉村振興示范帶。以“綠水、綠道、綠色產業和畬族文化、狀元文化、國學文化”的“三綠三文化”為核心,推進鳳凰厝外立面改造、濱江文化廣場、“畬鄉藍”濱水慢行綠道等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宜居宜業宜游幸福和諧的“最美畬族風情小鎮”。
二、奏響“蝶變曲”,改善人居環境
2003年12月14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視察司前畬族鎮時提出“下得來、穩得住、富得起”九字方針,在實施“生態大搬遷”工作中,司前率先發起“一鎮帶三鄉”創新實踐,先后投入3.5億元,完成畬族風情園等9個生態大搬遷點建設,城鎮化率從38%提高到82%。狠抓城鎮環境整治和建設,統籌推進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大拆大整、小城鎮文明行動等專項行動,扎實推進全國文明村鎮創建,不斷健全城鎮管理,使鎮容鎮貌大為改觀,人居環境顯著改善,實現城鎮環境美麗蝶變。
三、奏響“品牌曲”,豐富群眾生活
深挖本土文化內涵,統籌推進英士大學紀念館、畬族文化展示館、狀元文化紀念館、畬鄉大舞臺等“三館一舞臺”建設,打造城鎮文化地標。依托“三月三”畬族風情節、狀元文化節、葡萄荷花節等大型節慶活動,進一步打響畬族風情品牌。建成畬歌基地,成立鳳凰畬歌隊,將原本名不見經傳的畬歌唱向全國、唱出國門,打響了畬鄉特色文化金名片。畬歌傳承人藍曉露,創新形式推出情景劇《移風易俗》《黑澀會》,用通俗易懂、幽默風趣的語言,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形式倡導新風文明、掃黑除惡,真正使移風易俗、掃黑除惡工作在群眾中入腦、入耳、入心,營造積極良好的文化氛圍。
四、奏響“典型曲”,激發榜樣力量
建設鄉風文明,離不開對先進典型的梳理和學習宣傳,從群眾身邊選典型,注重群眾公認,依靠群眾推典型,保持典型本色,拉進典型與群眾距離,在整個農村形成崇尚先進、學習先進、追隨先進的良好風尚,為建設文明鄉風提供強大的精神支撐。司前畬族鎮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重點,深入挖掘身邊道德模范,積極開展十星級文明戶、最美婆婆、好婆婆好媳婦、最美左溪人等接地氣的創建評選活動,對活動中涌現出來的好人好事積極推送,讓道德模范看得見、摸得著、樹得起、經得贊。其中雷國賢、陳正飛、藍玉聰等一批“泰順好人”,用實際行動踐行了好人的定義。
五、奏響“民生曲”,增進民生福祉
民生連著民心,民心凝聚民力,改善民生是促進社會和諧之要。近年來,司前畬族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關注民生、改善民生為著力點,積極開展就業、社會保障、文體發展等各項民生事業,保障和改善民生,用實事溫暖民心。先后投資2億多元,完成幼兒園、加油站、農貿市場、鳳凰廣場、“四好農村路”等十大民生工程建設,深化鎮中心衛生院遷建工程前期,發展文化體育隊伍15支,建成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健康司前”穩步建設。全力實施異地搬遷、來料加工、產業扶貧、就業扶貧、兜底保障等扶貧舉措,帶動了大量低收入農戶在家門口就業增收,助力低收入農戶脫貧增收。
(編輯 黃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