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順新聞網訊 日前,中華工商時報刊發了全國工商聯執委、全國工商聯五金機電商會會長、天津市溫州商會會長嚴立淼署名文章《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做新時代的張謇》。以下是文章內容。
企業家精神,是企業發展壯大的靈魂。在晚清和民國年代,中國積貧積弱、任人宰割,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張謇主張“實業救國”,為中國近代實業興起貢獻了畢生精力。今天的中國,是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中國,全體中國人民信心百倍、豪情滿懷,正向著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努力奮斗。但是我們清醒地看到,當前,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外部環境不確定性不穩定性不斷增加。
面對復雜形勢和艱巨任務,張謇精神啟示我們,新時代的民營企業家,一定要銘記習近平總書記在企業家座談會上提出的增強愛國情懷、勇于創新、誠信守法、承擔社會責任、拓展國際視野的五點希望,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教導,敢為天下先是戰勝風險挑戰、實現高質量發展特別需要弘揚的品質,大疫當前,百業艱難,但危中有機,唯創新者勝。企業家要做創新發展的探索者、組織者、引領者,勇于推動生產組織創新、技術創新、市場創新,重視技術研發和人力資本投入,有效調動員工創造力,努力把企業打造成為強大的市場主體,助力落實“六穩”“六保”,在實現“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征程中擔當作為,爭做新時代的張謇,讓新時代企業家精神綻放出奪目的光彩。
教育,是民族的希望,是發展的內功,是創新的基石。張謇信守“兼濟天下蒼生”的理念,1903年,他利用個人薪俸和四方籌集的資金,創辦了通州師范學校。從通州師范學校創辦至1924年的20余年間,張謇將他在大生紗廠中的全部工資與部分紅利捐作教育、慈善及地方公益經費。他一生共創辦了400多所學校,興辦了覆蓋當地社會貧困階層的諸多慈善公益事業。我們國家一直尊師重教,教育事業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但在一些邊遠貧困地區,教育設施、師資力量還跟不上時代的發展步伐,不少貧困地區的孩子還得不到良好的教育。所以,助力貧困地區教育事業發展,是我們每個企業家應有的擔當和責任。近五年來,億聯控股集團助力教育事業,得到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的贊譽,企業也收獲了公信力和影響力,促進了企業的健康發展。
張謇一生為中國近代實業興起作出了卓越貢獻。做大做強實業,是每個企業家實業報國的底氣,是我們永遠追求的主題,新時代呼喚更多實業家。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大力夯實實體經濟,加強自主創新,發展核心技術,提升產業鏈競爭力,把中國制造推向新的高度。
張謇曾說:“辦一國事,要有世界的眼光。”張謇“洞明世界大勢”,因而他的事業能夠很快成功。當前,世界經濟低迷,全球市場萎縮,我們必須暢通“雙循環”,構建新發展格局,要按照總書記在企業家座談會上所指出的,拓展國際視野,立足中國,放眼世界,提高把握國際市場動向和需求特點的能力,提高把握國際規則能力,提高國際市場開拓能力,提高防范國際市場風險能力,帶動企業在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中實現更好發展。
(編輯 黃淑霞 來源 溫州市全國溫州商會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