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順新聞網訊(記者 潘祺)今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也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關鍵之年。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鄉村振興需要大力發展現代農業,而科技創新是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根本動力。近年來,我縣積極探索推進共同富裕體制機制,并結合數字化改革工作大力振興鄉村農業,逐步形成“數字化科技助力鄉村振興”的新路徑。
在彭溪鎮的浙江一諾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養殖基地,只見一只只土雞遍布山林,自由自在地覓食,這些戴著二維碼溯源腳環的就是基地所養殖的“跑步雞”。“跑步雞”項目基于區塊鏈+物聯網技術,以科技養殖切入精準扶貧,通過數據采集、傳送,實現禽蛋養殖可視化、規模化、智慧化。浙江一諾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唐平冬說:“雞舍里的所有雞,都有自己的編號,隨意點開一個編號就可以看到它的步數,每一只雞的數據鏈,都關聯到每一個雞舍,雞舍再關聯到每個農戶,農戶的數據再關聯到系統。”
數字化的養殖模式也帶動了彭溪鎮一批農戶增收。彭溪鎮車頭村村民唐文歡就是其中一位,他告訴記者,自己從2019年養殖“跑步雞”,現在已經養到500只雞,每年可以為他帶來近3萬元的收入,“現在養雞數字化,可以說是全程操控。以前銷售我們是零星賣出去的,價錢不穩定,有高也有低,得不到保障。現在是通過公司收購,我們只管養不管賣,價格也比較穩定。”
像唐文歡一樣的養殖戶目前有一百多戶,輻射浙閩兩省的車頭村、外垟村等多個村莊。唐平冬告訴記者,目前一期的雞舍已經不能滿足養殖需要,二期雞舍正在建設當中,建成投入使用后,一個季度能養殖4萬只雞,兩年出欄12萬只雞,預計帶動300多戶養殖戶,有效助力村集體消薄。“所有的雞的養殖都來自于我們的農戶,包括低收入農戶的養殖,教他們怎么佩戴腳環、怎么用數據分析,教他們怎么應用現在每一個智慧雞舍的系統,這是一個大的普及整個數字化農業推進的一個過程。”唐平冬說。
數字經濟孕新機,在幫扶低收入農戶創收的路上,我縣農業農村局正在迭代升級“低收入農戶幫促系統”,通過一個碼、一個體系、一張清單、一幅地圖的模式,以數字賦能實現低收入農戶同步基本現代化。縣農業農村局扶貧開發科科長陳體雙說:“系統建成后,第一個是為低收入農戶付浙農碼,低收入農戶通過掃碼可以查詢自己的相關信息情況;第二個是系統運用GIS技術建設共同富裕地圖;第三個是系統打通部門的數據,實現數據共建共享,形成幸福清單。”
據了解,“低收入農戶幫促系統”是圍繞低收入農戶“我要幫促”一件事,集產業幫促、就業幫促、保障幫促、社會幫促為一體的“致富系統”。通過這個“致富系統”,我縣力爭在全省率先形成數字扶貧治理方式,預計2021年,我縣確保低收入農戶收入增長10%以上,消除年家庭人均收入9000元以下現象。
(編輯 毛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