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順新聞網訊(記者 林靜雅)鐵皮石斛被譽為“藥中黃金”。野生的鐵皮石斛,一般生長在懸崖峭壁,數量稀少,市場價值高。為助力共同富裕,龜湖鎮采用仿野生栽培技術,大力發展仿野生鐵皮石斛產業,讓昔日“山林”變成農戶增收的“致富園”。
7月27日,記者來到位于龜湖鎮龜湖村的龜乾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看到,鐵皮石斛仿野生種植基地里,一叢叢鐵皮石斛寄附于一株株樹身生長,莖條飽滿粗壯,長勢良好。工人們正在進行除草、摘苗等工作。合作社負責人王仁波向記者介紹,鐵皮石斛的成長期一般為三年,三年左右就可以開始采摘。
王仁波告訴記者,這些鐵皮石斛是仿野生種植的,利用活樹附生栽培,山泉霧化澆灌,不施肥不用藥,最大限度地還原了野生鐵皮石斛的生長環境。雖然產量要比大棚種植的低很多,但營養價值較高,品質相對較好。
通過仿野生種植發展林下經濟,不僅提高了鐵皮石斛的藥用價值,而且對鐵皮石斛進行管理的時候還能對林地加以維護,一棵樹獲得了雙份收入,極大提高了經濟效益。
鐵皮石斛是一種名貴的中藥材,有生津益胃,清熱養陰的作用。除鮮條采收外,其葉、花均可采集,一次栽植可采5-6年,經濟效益也是逐年增加。記者在現場觀察到,不少寄附在樹身的鐵皮石斛已經開出白粉色的花朵。王仁波表示,到了采收季節,基地鐵皮石斛花會陸續綻放,這個時候就需要雇用農戶幫忙采摘,供應市場,“采花的時候要五六十人,平時除草、線條采摘時會少一點,工費是一天180到220元之間,我們多是雇傭當地的低收入農戶來幫忙。”
據了解,基地共有150多畝鐵皮石斛,采收時節,60多當地村民參與鐵皮石斛的除草、采摘、制作等工作,每年人均增收2至3萬元。為了有效增加產品的附加值,王仁波還對鐵皮石斛進行初加工,制成鐵皮楓斗、鐵皮石斛養生片等產品。目前龜乾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年產值約150萬元,最高時可達260萬元。
下一步,龜湖鎮將積極協調林地資源,以基地建設為主導,強化示范引領、創建特色品牌,持續擴大鐵皮石斛種植規模,加快推動林下經濟發展,真正實現生態可保護、農業有增效、群眾獲增收,讓林下經濟助農增收的道路越走越寬。
編輯 毛曉輝 校對 黃淑霞 責任編輯 曾麗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