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順新聞網訊 (記者 趙超穎 )眼下正是木耳采摘和晾曬的季節,在大安鄉大丘坪村的來峰農業專業合作社的黑木耳基地里,一個個菌棒排列整齊,菌棒上成熟的木耳密密麻麻……工人們正在采摘、晾曬木耳,現場一派忙碌景象。
走進種植基地,一排排菌棒筆直地站立在田間,一簇簇肥嫩的木耳像花兒一樣綻放著,長勢喜人。這段時間,正是木耳大勢生長的時候,每天基地里采摘木耳的量達到200斤左右。
“去年總共采了兩萬斤左右的干木耳,每斤干木耳市場價在25元到30元之間。”合作社負責人曾文蜂告訴記者,木耳基地現在占地26畝,總共有16萬木耳菌棒。每每到木耳采摘期,每天在這里勞作的工人最多一天達到20多人,最少一天也有10多名工人。
曾文蜂說:“女工工資每天大概100元左右,男工200元左右,女工一個月有兩三千元的收入,男工一個月的收入有五千元左右。”
黑木耳種植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放菌包、除草看護、采摘、晾曬都是靠人工來處理,合作社優先留用本村勞動力,讓村民在家門口就能實現就業致富,村民曾文來就是其中一位。曾文來說:“在這工作,家里也能照顧到,錢也能掙到一點,比起出門打工好一點。”
說起種植木耳,曾文蜂說緣于一次偶然的機會,他了解到種植木耳具有廣闊前景。通過前期對木耳種植的多方考察,他發現黑木耳當年生、見效快,是一個“短平快”產業,帶富增收能力很強,于是他決定改變傳統農作物種植模式,探索發展優質黑木耳種植。
“我們在龍泉那邊學了一個多月種植木耳的技術,回來就開始籌劃,本來準備種10萬筒,后來增加到16萬筒。”曾文蜂說道。
2021年,在大丘坪村,曾文蜂引進科學技術和優良品種,建設了現在的這個黑木耳種植基地,沒想到首年種植就帶來了50多萬元的產值。
曾文蜂說:“今年可能增加到30萬筒,占地要50多畝。村民如果愿意做,我們會提供這些技術,帶著他們一起增收致富。”
據了解,目前基地種植的黑木耳從9月份可以一直采摘到第二年的4月底,每季可采摘3到4茬,每個菌棒收益2-3兩的干黑木耳,每棒利潤在2元左右。
編輯 涂秀秀 校對 黃淑霞 責編 曾麗軍 監制 雷全才 徐錢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