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順新聞網訊(記者 趙超穎 陶欣慰)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展示我縣鄉村各方面變化,縣融媒體中心特別推出《75年·看鄉村巨變》主題系列報道。今天,我們一起走進南浦溪鎮庫村村。庫村,始于晚唐時期,歷經1200多年,是溫州市第一批“全國傳統古村落”,是泰順古民居建筑中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村落。近年來,庫村大力發展古村落保護修繕,深挖文化旅游,恢復造血功能,實現庫村的“逆齡生長”。
走進庫村,錯落有致的老屋,別具一格的鵝卵石地面,石頭堆砌的圍墻印入眼簾,古樹參天,漫步其中,仿佛穿越在吳越文化的歷史畫卷中。
隨著鄉村振興和交通的發展,現在來庫村旅游的人越來越多。但在多年以前,因為閉塞的交通,加之古村缺少保護和開發,庫村更像是景在深山人未知的世外桃源。2016年以來,當地政府相繼投入7000多萬元資金,用于庫村古建筑、古道、古石墻等的維護修繕。借著南浦溪撤鄉設鎮以及2018年村莊環境綜合整治的東風,加上夜間亮化工程,庫村的整體面貌煥發出新的生機。
南浦溪鎮庫村村黨總支副書記、村監會主任包國岳告訴記者:“我們現有68棟古民居,目前修復了三十幾棟了。”
2020年10月,文泰高速順利通車。南浦溪鎮作為泰順首站,成功納入溫州一小時交通圈,不僅與溫州的距離更近,縣城到這里只有20多分鐘的車程,自此庫村像是打通了“任督二脈”,旅游發展步入快車道,如雨后春筍般快速崛起。2021年,庫村古村落就吸引了二十多萬名游客,旅游人次同比增長超過了450%。
庫村美了、游客多了,庫村發展的腳步并未停下。這兩年,庫村不斷將鄉土文化與現代藝術進行有機融合,結合畬族彩帶、米塑、木偶戲等非遺活動,讓村民及游客把游玩變游學,把農耕變體驗。
與此同時,庫村還全力挖掘當地的文化資源,鼓勵、引導包登峰、季積慶等一批鄉土文旅帶頭人入駐庫村,通過文化論壇、文化學堂、文化沙龍等形式,集聚各地的“文人墨客”,打造民俗文化、鄉土文化熱現象。
看到旅游勢頭發展迅猛,許多庫村村民嗅到了商機,一些在外營生的庫村人也回到了這里,開起了民宿、農家樂。截至目前,庫村已經有16家民宿、4家農家樂。
新藝酒樓老板夏進華說:“高速通了之后,游客越來越多,現在生意還可以,一年可以賺十來萬元。”
古村承載著鄉愁,一磚一瓦記錄著故事。未來,庫村將繼續立足古村特色,深挖民俗文化,以更加長遠的眼光改造提升,讓古村落恢復造血功能,實現“逆齡生長”,真正活化庫村。
編輯/初審:涂秀秀 二審:周曉葉 三審:曾麗軍 核發:雷全才 張春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