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色伴山居、紅實綴青枝,三面環湖的包垟鄉,曾經是藏于泰順東北深山一隅的秘境,如今卻因為一杯咖啡成為了“火出圈”的網紅打卡地。
游客打卡飛云湖國際旅游度假區 翁卿侖攝
自10月30日,飛云湖國際旅游度假區云上會客廳項目正式投入運營以來,“云上咖啡”等業態陸續開放,包垟鄉就迎來了密集的客流,周末每天有上千人次來此打卡。
客流蜂擁而至,離不開高效、便捷的交通網絡。農村路連接百家千戶、旅游路延伸綠水青山、產業路通往四方企業……近年來,泰順交通的跨越式發展,打破了包垟與外界溝通的地理困境,為飛云湖及庫區周邊的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打通一顆楊梅的“出山路”
上世紀90年代后期,珊溪水庫建成蓄水,包垟成為三面環湖之地。一方面,適宜的海拔、濕潤的氣候使包垟鄉成為楊梅、茶葉、薯芋等種植物生長的沃土,而另一面則導致本就地處偏遠之地的包垟,出山的交通多處被截斷。
多年來,包垟鄉只有一條水泥路通到南浦溪鎮,4米寬的車道上兩車交會都“捉襟見肘”。從包垟出發經南浦溪鎮抵達泰順縣城,單程車程就要一個半小時。
“出山”路難行,“困住”了包垟的楊梅。采摘期短、不耐貯存的楊梅在路上免不了一番波折,過縣城走省道和高速顛簸五六個小時到溫州,再發往外地,品相和口感都相差甚遠,價格也打了折扣。
2019年,全線長約4.9公里的新包線公路正式通車,讓包垟的楊梅種植戶們看到了曙光。這條公路將原來包垟至南浦溪之間30分鐘車程縮短至5分鐘,突破了包垟鄉通往外界的屏障。2020年,文泰高速通車,包垟與南浦溪一躍成為泰順交通北大門。曾經受制于交通困境的包垟鄉,依托文泰高速、莒崖線、聯包線、新包線等主要通道,建起了便捷通暢的農村交通網。
“楊梅真正成了‘致富果’!”泰順縣包垟鄉湖畔楊梅協會會長吳進山感慨道,交通的改善帶來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如今楊梅收購均價已經超過12元/斤,高品質的果價格更是水漲船高。看到收益成倍增長,果農們大戶帶小戶,“腰包”漸鼓。2019年,包垟種植楊梅達2600畝,當地舉辦了第一屆楊梅節,令包垟楊梅“一炮而紅”;2024年,該鄉楊梅種植規模超過6000畝,其中成熟期可采摘面積達3000余畝,種植戶增加到近700戶,年均總產值超三千萬元,建成泰順縣規模最大的楊梅種植基地。
便捷的交通讓農民有了發展的“金鑰匙”,還帶動了聯片特色產業發展,薯芋、多肉、小番茄等農產品產銷路徑大幅縮短,讓群眾的“家門路”成了“致富路”。
激活一泓湖水的“出圈記”
要問包垟哪里人氣最旺?非飛云湖國際旅游度假區云上會客廳莫屬。
游客打卡全景落地窗 翁卿侖攝
這里云集了“云湖映畫拍攝基地”“星驛數字創客基地”“云上咖啡”“云端直升機基地”等多個先導業態,擁有云端餐廳、無邊泳池270°觀景、懸崖圖書館、主體全景落地窗等諸多出片取景地。哪怕是工作日的午后,依然有絡繹不絕的游客,看陽光透過全景落地窗灑在極簡風桌椅上,咖啡香氣彌漫在空氣中,與飛云湖的旖旎風光交織在一起,儼然成了都市人休閑度假的理想勝地。
“云上咖啡”外景 翁卿侖攝
尤其是開在高差360米的懸崖上的“云上咖啡”,一躍成為爆火打卡點。咖啡師們忙碌著,手法嫻熟地沖泡出一杯杯香濃的咖啡;游客們穿梭其間,或駐足品嘗,或取景拍照,盡情享受著愜意的時光。店里節假日一天能賣出500多杯咖啡。
戶外草坪 翁卿侖攝
作為浙江省重大產業項目、浙江省152省市縣長工程、浙江省千項萬億工程,飛云湖國際旅游度假區項目計劃總投資20億元。整體規劃為“一心兩湖三區”,即以一座高差360米、長10公里的懸崖峭壁為核心,飛云湖、仰天湖為兩翼,串聯懸崖體驗度假區、云上觀湖康養區、探險主題游樂區三大功能區,打造“云、山、湖、天、林”融為一體的沉浸式康養度假綜合體。項目將于2027年全面建成投用,達產后年產值達4.5億元,稅收超4000萬元,可提供就業崗位超1000個。
飛云湖國際旅游度假區效果圖
從“紙上”躍到“地上”,從招引到落地,再到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交通是項目建設的關鍵推動力。“飛云湖國際旅游度假區到南浦溪收費站12分鐘,到溫州一個半小時,等溫武吉鐵路、通用機場投用后,依托日益完善的綜合立體交通網,包垟將駛入經濟高質量發展、鄉村全面振興的‘快車道’。”據包垟鄉相關負責人介紹。
隨著交通環境的逐步優化,落戶包垟鄉的企業多點開花——溫州旭林新材料有限公司貼合植絨項目成功簽約落地投產,年產值有望超億元,將有效帶動60多人實現就業;橫溪谷多肉種植研發基地將推動交通、物流、電商與文旅互相賦能、深度融合;薯芋共富產業園為特色農業帶來更廣闊的空間和機遇……從“到得了、走得了”,轉變為“走得好,走得暢”,不斷延伸的鄉村道路正成為一道道靚麗的風景和鄉村振興的強力引擎。
來源:溫度新聞客戶端 編輯:駱曉燕 審核:曾麗軍 核發:雷全才 張春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