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
        新聞熱線:0577-59299065|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關于我們
        您當前的位置 : 泰順新聞網   ->   外媒看泰順   ->   網絡媒體   ->  正文
        推薦視頻
        推薦新聞
        推薦圖片
        強城行動 縣域觀察︱保護廊橋,泰順做對了什么
        來源: 發布時間:2024-12-10 14:49:29 作者: 字體:

          上周,“中國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轉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開創了中國非遺名錄轉換的先河。

          這是泰順廊橋的幸事,意味著廊橋傳統營造技藝從瀕危邁向復興。

          “繩墨董直機”的驚喜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24年非物質文化遺產委員會如此介紹這項技藝:木拱橋分布在中國東南沿海的福建省和浙江省。建造木拱橋是木工的生計來源,橋梁及傳統營造技藝是當地鄉村文化生態系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些木拱橋既是交通要道,也是文化空間,增強了社區和諧和文化認同。當地社區和男女木工共同參與木拱橋的建造、維護、使用,同時亦參與相關民間習俗。

          根據這項定義,“木工的生計來源”是這項營造技藝最直接的作用。

          上世紀九十年代,文物工作者遍尋各地存世的造橋工匠無果,直至2003年,在泰福橋的橋梁上發現“繩墨董直機”的字樣,事情才有轉機。泰順縣相關部門循著這五個字,找到年已79歲的造橋工匠董直機。當時的董直機難以相信,人生暮年還有人因為造橋往事尋找他——他是當時浙江省內唯一掌握傳統木拱橋營造技藝的建橋師傅。

          烏巖嶺橋

          2004年,泰順縣嶺北村尾村動工重建同樂橋,董直機師傅在這次建橋中收徒授藝,將手藝傳授給5個徒弟。這座橋,后來被定位為新中國成立后第一座以傳統技藝建造的編梁木拱橋。

          浙閩多山,廊橋往往建在交通的咽喉要道上,又因多雨,因此木拱廊橋的“廊”成為必須——為來來往往的行人或客商提供休息或臨時住宿的場所。同時,廊屋也能保護橋架不受風雨侵蝕,從而更加耐用。

          2009年,木拱廊橋的建造技藝以“中國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命名,入選聯合國《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這之后的15年間,泰順共培育出13名技藝傳承人,從1個中國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實踐團隊增加至5個團隊100多人,新建木拱廊橋45座。

          從技藝的傳承、資料的收集、政策的制定、遺產的教育、學術研究到相關會議,根據要求,非遺名錄的申請地需要每四年提交一份履約報告,匯總各地為保護該項目所做的努力。浙江慶元、泰順,福建壽寧、屏南四地攜手履行保護職責,并輪流撰寫報告。其中尤為關注項目的“社區實踐”,即要求“見人見事見生活”。

          下察溪橋

          一場“痛心之失”

          2016年的一場“痛心之失”是泰順廊橋保護上的一件大事。

          當年9月,臺風莫蘭蒂來襲,短短半小時內,薛宅橋、文重橋、文興橋三座國保廊橋相繼被洪水沖走。一時間,泰順全民投入到搶救與保護工作中,不到一周的時間,三座古橋原木構件的90%就被找回。當時的溫州廊橋文化學會會長鐘曉波曾受訪表示:“在申遺的關鍵時期,這樣的打擊,肯定為我們減分不少。但這樣的一次事故,同樣也督促我們更好地去保護它們。”

          2017年3月25日,三座國保廊橋同時啟動修復,分別由三位技藝精湛的非遺傳承人主要負責橋的本體部分——鄭昌貴負責“歸位整理”1000多個木構件組成的薛宅橋,曾家快負責“歸位整理”1200多個木構件組成的文興橋,賴永斌則負責800多個木構件組成的文重橋。

          營造技藝在“解剖麻雀”般修復中得到了更好的傳承和研究。工匠們參與了救災、搶修和修復的全過程,將木拱橋的技藝傳承提升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

          2019年6月,木拱橋營造技藝(泰順廊橋修復保護工程)入選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優秀保護實踐案例。2021年3月,入選ICOMOS(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和ICCROM(國際文物保護與修復研究中心)聯合組織的《全球文化遺產恢復和重建案例研究》,是唯一入選的中國案例。

          在廊橋營造史上,這樣的“縫縫補補”并不罕見。廊橋既怕火又怕水,防火一直是木結構廊橋日常維護中的最重要任務。每到夏季或臺風暴雨來襲時,常常需要連夜搬運沙袋加固橋身,排除潛在的危險隱患,這已成為一種常態。

          仁信橋

          如意橋

          2012年,泰順縣出臺《泰順縣文化遺產保護辦法》,對民間運用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開展活態傳承新建木拱廊橋的,予以單座新建廊橋補助金額不超30萬元。

          2021年以來,溫州相繼出臺實施《溫州市泰順廊橋保護條例》《溫州市泰順廊橋保護條例實施細則》,作為全國首個廊橋保護專項立法,不僅對泰順廊橋本身進行“有形保護”,更對技藝進行“無形保護”,引導鼓勵傳承人積極參與木拱橋營造實踐活動,開展授徒、傳藝、交流等后繼人才培養活動。

          廊橋與世界相遇

          泰順的廊橋正在成為世界的廊橋。

          2009年申遺成功以來,泰順先后成功舉辦了9屆廊橋文化旅游節、8屆中國廊橋文化交流研討會、中國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傳承保護研討會等活動,還相繼拍攝了《廊橋筑夢》紀錄片、《泰順廊橋立法專題片》《泰順廊橋宣傳片》《泰順廊橋搶救修復紀錄片》《泰順最美廊橋英日韓外語宣傳片》等。

          2013年,第四屆中國·泰順廊橋文化旅游節上,建于康熙年間(1674年)泰順北澗橋與美國俄亥俄州普雷布爾縣羅伯特廊橋牽手,締結成為姐妹橋。

          2017年10月,位于臺灣南投縣集集鎮清水溪上的“泰順廊橋”開工。該廊橋廓屋總長43.5米,廊屋一層、兩端橋亭重檐,中間橋亭三層檐,是以泰順西旸廊橋為模版的“姐妹橋”。由泰順縣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省級傳承人曾家快率團隊,歷時16個月完成建造。整座廊橋以木拱結構為主,橋身以榫卯結構搭建,沒有一根鐵釘,完全采用中國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施工建設。

          2022年,隨著“廊橋出海——肯恩雙子橋”項目的啟動,美國肯恩大學等獲贈木拱廊橋模型,隨后多個國家友好城市捐贈廊橋模型,向世界傳播廊橋非遺文化。

          如果說,2003年泰福橋上“繩墨董直機”五個字樣的被發現,是泰順廊橋“挽救瀕危”的開端。那么此時此刻,隨著它的技藝從“急需保護”轉入“代表作名錄”,人們有理由相信廊橋已經捱過了最艱難的時刻。

          木屑紛飛,古橋如舊,宛如天工圖騰一般的廊橋仍存在于各處,見證無數的來來往往。

        來源:溫度新聞客戶端 編輯:駱曉燕 審核:曾麗軍 核發:雷全才 張春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拉萨市| 健康| 临江市| 靖西县| 安图县| 台南县| 恩施市| 西贡区| 镇赉县| 信丰县| 新兴县| 紫云| 长阳| 长宁区| 博罗县| 深圳市| 新丰县| 湘乡市| 仙游县| 阜宁县| 赤城县| 西吉县| 成都市| 怀化市| 德州市| 静安区| 赤城县| 邻水| 新安县| 额尔古纳市| 龙井市| 长宁县| 乌兰浩特市| 东海县| 沅江市| 四川省| 甘泉县| 铁力市| 夏邑县| 合川市| 阆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