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
        新聞熱線:0577-59299065|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關于我們
        您當前的位置 : 泰順新聞網   ->   新聞   ->   鄉鎮部門   ->   鄉鎮動態   ->  正文
        推薦視頻
        推薦新聞
        推薦圖片
        百家和鳴“宴”遇三魁:傳承千年文化的民俗盛宴
        來源: 發布時間:2025-02-14 16:24:10 作者: 字體:

          泰順新聞網訊“團圓泰順·百家福宴”2025年泰順縣非遺民俗活動已圓滿收官。百桌相連,千人同宴,海內外游客都慕名而來,數千人圍坐四方,沿街而席,沉浸式感受從街頭吃到街尾的歡宴。

          廊橋、古井、祠廟,訴說三魁千年歷史遺珍的精彩點滴;盛宴、舞龍、木偶,鋪展開傳統文化的藝術畫卷。泰順百家宴不僅僅是一場味蕾的享受,更是一場文化的盛宴。

          百家宴:迎春接福

          首先,就是這桌“宴”的本身。泰順三魁百家宴,源自南宋時期,至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它是一個獨特又古老的“年味”傳統民俗文化,其初衷是“聚宗親,商族事,祈豐收,保平安”,由張氏族人的“祠堂酒”演變而來,屬于元宵節習俗。2010年的元宵節,百家宴因規模超過6000桌,入席客人超過6萬人,被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成為真正的“天下第一福宴”,是浙江保存最完整,傳承最為圓滿的年味文化品牌。

          菜肴:八方來客,品傳統菜肴之韻

          三魁福地,衣食為安。百家宴最為經典的就是宴席上的泰順傳統菜肴,15道傳統菜肴,不僅是食材與火候的巧妙融合,更是深厚文化底蘊的生動展現。雖然每年百家宴的菜色會隨著時令蔬菜的變更等進行適當調整,但其每道菜背后蘊含對生活的祝愿卻未曾改變,每道菜都是對千百年飲食智慧的致敬,每一勺都蘊含著對家鄉味道的深深眷戀。

          十全十美(什錦菜)的故事起源別有一番意味,據說在南宋末年,三魁青年蔡起辛前往臨安參加武舉考試,但在趕考路上不僅突發疾病還遭遇未婚妻退婚。就在蔡起辛走投無路之下,未婚妻身邊丫鬟鶯兒為他送來什錦菜,并將自己攢的銀子都給了蔡起辛。蔡起辛痊愈后,參加考試一舉成為武狀元,并迎娶鶯兒為妻,因此什錦菜也被稱為狀元菜。另外年年高升(九層糕)這道菜不僅可以作為主食,也是當地一種特色小吃,對三魁的大部分家庭來說,九層糕的制作頗有講究,制作的成功與否,與整個家庭一年的運道息息相關,只有成功做出九層糕,這個家才能在新的一年里長長久久、步步高升。

          營崗老街:市集新韻,孕育時代生機

          古街新顏,曾經的青石板路,如今鋪就了繁華的營崗店街,古街的韻味與現代商業的活力在這里交織,百家福市市集的熱鬧喚醒了沉睡的古街,讓歷史的厚重與現代的輕盈在這里完美融合,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營崗老街的更新,把老傳統和新潮流相融合,實現文旅與新潮商業跨界整合,讓人們重拾地方記憶,老街“City Walk”的漫游成了吸引游客流量的密碼。

          巡游禳神:祈福國泰民安風調雨順

          陳十四娘娘巡游禳神活動,是獨屬于泰順的非遺“游神”,也是泰順鄉民祈求神明保佑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的一種浙南山區獨特的迎神廟會,主要祭祀徐三翁、陳十四、馬仙等地方神祇,早在2008年禳神節就被列入第三批溫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民間傳說中的陳十四娘娘是因為善于“醫病、除妖、扶危、解厄、救產、保胎、送子”,護國佑民,被廣為傳頌和崇拜。據說神轎所到之處,所見之人,皆興旺發達,因此一路吸引村民的圍觀。在巡游的路上,游行隊伍抬著陳十四娘娘神轎,前后分別有儀仗隊、鑼鼓隊、燈舞隊、戲曲人物等簇擁而行,來自各地的游客也熱情地一起跟隨隊伍慢慢移動,一路上鑼鼓喧天,沿途有村民舉香、放鞭炮迎接,場面很是熱鬧。

          舞龍:金龍送福,盡顯非遺魅力

          在鑼鼓喧天中,一條金龍騰空而起,象征著中華民族的崛起與騰飛,龍身舞動,演繹著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龍的形象源于中國古代的圖騰,被視為中華民族的象征,并把它看作能行云布雨、消災降福的神物。舞龍俗稱玩龍燈,是一種起源于中國的漢族傳統民俗文化活動之一,而舞龍運動則是指舞龍者在龍珠的引導下,手持龍具,隨鼓樂伴奏,通過人體的運動和姿勢的變化完成龍的游戲,穿,騰,躍,翻,滾,戲,纏,組圖造型等動作和套路,充分展示龍的精,氣,神,韻。

          杖頭木偶:刻木為偶,以偶做戲

          杖頭木偶戲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戲劇,起源于清朝同治年間。杖頭木偶戲從唱腔、劇目到表演程式廣受川劇影響,且自身又小巧靈便,所以極具強烈的民族風格和濃郁的生活氣息。當川劇變臉藝術與杖頭木偶戲表演巧妙嫁接,不僅讓古老的民間藝術煥發出青春的活力,還讓傳統的民間藝術在新時代的百花園里爭奇斗艷,生生不息。

          活動當天為大家表演的是浙江省唯一民間木偶藝人魏朝浩老師,魏朝浩老師登臺用木偶表演川劇變臉,其精彩演繹的《貴妃醉酒》《采茶舞曲》等木偶戲,曾登上省級、國家級的舞臺。

          張甜清:一米一世界,一塑一乾坤

          米塑,又稱“粉塑”,是溫州地區獨有的民俗工藝,它與北方的“面塑”同時稱為食品塑作工藝雙絕。米塑主要是以糯米和大米為原料,先將米磨成粉,然后煮熟放在石臼中搗成米團,調上各種顏色后,在米團的基礎上經過手工的揉、捏、掐、刻、扮等手法,用多種色彩精制成人物、龍鳳、花鳥、走獸等形態的工藝品。

          活動當天,作為泰順米塑的手藝傳承人張甜清老師,將自己的珍貴作品一一展出,張老師從事米塑創作已有16年之久,先后獲“21年三星堆黃金面具市文博會金獎”等諸多榮譽。

          八寶燈舞,流光溢彩映華章

          八寶燈韻,流芳千古。八寶燈舞是溫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相傳由200多年前的一位秀才所創。宴席當天,八位少年扮作八仙狀,手拿以八仙法器為原型的燈具舞蹈,玉笛輕橫,彩衣飄飄,在悠揚的樂曲聲中于縣城的街道上邊走邊舞,寓意八仙送福,吉祥平安,舞出節日的喜慶與祥和。

          古村不眠,福韻長存。泰順百家宴用一場沸騰的文化民俗盛宴,續寫著傳統與現代交融的嶄新篇章,讓文化在交融中永續傳承。三魁百家福宴,以美食為媒介,讓情味更濃,鄉味更近;以文化為橋梁,使非遺薈萃,匠心永傳;以情感為紐帶,讓人文更暖,風情更雅!

        來源:三魁鎮 編輯/初審:章海玲 二審:周曉葉 三審:曾麗軍 核發:雷全才 張春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衡东县| 堆龙德庆县| 壶关县| 林州市| 天台县| 区。| 罗田县| 盐池县| 南昌县| 县级市| 永定县| 麻江县| 湘西| 宣化县| 铜鼓县| 昌宁县| 宣汉县| 台东县| 阿合奇县| 齐齐哈尔市| 嘉善县| 三门县| 长海县| 延边| 剑川县| 增城市| 怀化市| 池州市| 拜泉县| 巍山| 崇仁县| 武功县| 金湖县| 冕宁县| 射阳县| 宁都县| 乌恰县| 南宫市| 休宁县| 连平县| 德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