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順新聞網訊 春光無垠,文脈悠長。山水懷抱中的張宅村,風景秀麗,錦溪自北向南蜿蜒繞村而過,其畔古木參天,百年楓香與樟樹巍然屹立,守護著這片土地深厚的人文底蘊。近年來,三魁鎮張宅村以藝術為鑰,解鎖“鄉村塑形之雅”“鄉村鑄魂之深”“鄉村賦能之盛”三大繁榮密碼,激活鄉村振興的“一池春水”。
藝術為鄉村塑形 鄉村美學表達“被激活”
藝術點綴,環境煥發新顏。張宅村將“藝術”植入村容村貌優化工程中,通過低成本“藝術小單元”改造做好環境提升文章。結合民俗、廊橋、百家宴等文化要素,以“畫”點綴村內赤膊墻、公交停靠站等空白墻、交通石墩等12處,村莊角落充滿了藝術氣息。
以“藝”為媒,生活凸顯品位。張宅村秉持“讓文藝浸潤生活點滴”的理念,投資200萬元啟動錦溪-燕溪沿溪房屋外立面改造工程,安裝水幕電影、音樂噴泉等“微改精提”工程,沿溪游步道與水幕燈光秀、水幕電影相輔相成,為村民提供了休閑娛樂的詩意棲居地。
文藝深耕,增添文化厚度。為激發本土文藝工作者創造力,活化傳統文化新生,張宅村打造季天淵、董仁榜等非遺傳承人工作室、體驗館等載體,以“百家宴”文化為核心IP,用鄉土現場磨礪藝術感受力,創作《福星高照》庭院情景劇、《做客百家宴》歌曲等多部文藝作品。同時,張宅村將藝術創作植入文創作品,創作冰箱貼、米塑、筷子、圍裙等系列百家宴文創品20余件,讓文藝作品成為文旅品牌新“標簽”。
藝術為鄉村鑄魂 鄉村藝術生態“有根系”
提升藝術感召力。張宅村將藝術融入生活,以本土文化涵養人民之心,打造張宅村木偶劇院“萬福樓”、文體中心、文化禮堂等多個文化陣地,利用國慶節、重陽節、民俗節慶等大型節日和活動,開展豐富多彩的文藝文娛活動,開展廣場舞、村晚等藝術活動80余場次,通過藝術鄉建、藝術展演、藝術欣賞活動,讓村民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提升群眾在文藝活動中獲得感和幸福感。
提升藝術吸引力。張宅村著重引入藝術人才與團隊,以“藝術入村”為題,通過“校地合作”“名家入駐”等模式,連續3年與浙江科技大學經管學院結對,與浙江省書畫協會李有虎等6名書法名家連心走親搭起“鄉村藝術”橋梁,為村莊帶來了新鮮的藝術血液和創新思維。
提升藝術影響力。張宅村將省級非遺民俗活動“百家宴”融入三魁發展大局,提出“天天百家宴”“宴遇三魁”等品牌概念,每年元宵節舉辦百家宴,融入木偶戲、舞龍、米塑等多種民俗非遺風情,通過“無人機繪制非遺畫卷”等,為活動注入科技感、現代感的鮮活文藝氣息,連續2年登上CCTV,年均吸引游客超百萬人次。
藝術為鄉村賦能 催生鄉村經濟“多樣性”
古今交融,煥發古街新生。張宅村常態化做好藝術鄉建的“活化”文章,引入文創手作、非遺體驗、藝術快閃等業態改造營崗老街,將原本傳統物資交流趕集地改造成“文藝聚集地”,通過潮流“古風市集”讓老街煥發新韻,吸引商鋪入住50余家,年帶動游客10萬人次。
藝術植入,增加人氣活力。在張宅燒烤一條街“夜攤經濟”的基礎上,張宅村讓藝術為產業聚能,通過舉辦燒烤啤酒音樂節、燒烤LED藝術墻展示、照片展等文藝活動集聚人氣,多場活動先后為20余個攤位均增收5000元。同時,張宅村還積極宣傳百家宴、木偶戲等非遺,借著“坐著杭溫高鐵去溫州吹風”——大學生旅拍大賽東風,活動期間先后吸引杭溫兩地游客破千人。
流量變現,助力產業升級。張宅村打通傳統鄉村藝術與新興產業的“區塊鏈”,催生張宅村特色民宿3家、特色農家樂1家,其中獲省級精品銀宿1家,農家樂年營業額破500萬元。此外,張宅村還將“百家宴”等文化元素融入竹編、米塑等傳統手工藝品和無紡布袋編制中,增設來料加工廠3家,通過現代設計帆布袋、帽子等,提升了產品附加值,帶動婦女就業60余崗,讓藝術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強大原動力。
來源:三魁鎮 編輯/初審:涂秀秀 二審:章海玲 三審:曾麗軍 核發:雷全才 張春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