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順新聞網訊 泰順縣,一座深藏于浙南山區的文化瑰寶之城,憑借廊橋、石雕、木偶戲等璀璨的民間藝術蜚聲中外。近年來,泰順以“版權保護”為支點,撬動民間文藝傳承與發展的新引擎,通過政策賦能、服務提質、產業融合“三力齊發”,探索出一條“以版權促傳承、以創新拓市場”的特色路徑,讓千年文化在新時代煥發蓬勃生機。
強根基,構建版權保護“全鏈條”,守護文化根脈。泰順以立法先行筑牢版權根基,出臺全國首個廊橋保護專項條例《溫州市泰順廊橋保護條例》,設立廊橋保護三年行動專項資金,推動木拱橋營造技藝申遺。創新搭建“線上+線下”版權服務體系,設立5個版權登記聯絡點,開展“一對一”輔導,確保登記成功率100%,累計登記版權作品超2000件。
同時,聯合司法、文旅等部門成立援助中心,快速處理侵權案件,成功化解著作權糾紛10余起,讓民間藝人吃下“定心丸”。
激活力,打通價值轉化“雙通道”,賦能產業升級。以版權為紐帶,泰順推動傳統技藝與現代產業深度融合。組建泰順石發展有限公司,打造“順禮”文創品牌,借力網易嚴選、抖音電商等平臺實現產銷貫通,帶動石雕文創年營收突破1100多萬元,石農工匠人均增收2萬元。創新文旅場景,推出廊橋燈光秀、實景劇《我在廊橋等你》等IP,打造國家級廊橋旅游度假區,全年累計接待游客近200萬人次。此外,以賽促創、以展促產,組織石雕《挺進浙南》等作品亮相國際展會,斬獲省級獎項,讓“泰順匠心”走向世界舞臺。
聚勢能,打造人才培育“生態圈”,厚植創新沃土。針對人才斷層難題,泰順構建“傳承+創新”雙軌培育體系。設立提線木偶戲發展基金,每年投入5000元/人支持帶徒授藝;創辦全日制石雕藝術學校,累計培養專業人才500余名。深化與高校、企業合作,培育兼具技藝與數字營銷能力的復合型人才,推動潘成松等大師入選省級“領軍人才”。通過版權專題培訓、國際巡展等活動,提升從業者保護意識與品牌運營能力,為民間文藝注入“青春力量”。
從深山走向世界,泰順以版權保護為筆,繪就了民間文藝傳承發展的新畫卷。未來,泰順將持續深化“廊橋出海”“順禮出圈”等行動,推動文化瑰寶煥發時代光彩,為全國民間文藝版權保護與創新貢獻更多“泰順經驗”。
來源:縣委宣傳部 編輯/初審:毛曉輝 二審:周曉葉 三審:曾麗軍 核發:雷全才 張春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