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順新聞網訊(記者 藍舒丹 陶欣慰)近日,百丈鎮百湖種植專業合作社楊梅棚內,已結出了累累碩果。基地通過現代化大棚種植技術,使得楊梅不僅比露天種植提前半個月掛果,更在產量和品質上實現雙提升,這一創新模式也吸引了各地客商的密切關注。
走進百湖專業合作社的楊梅種植基地,一排排大棚整齊排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走進大棚,隨處可見枝葉間綴滿了一簇簇翠綠色的果實,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基地負責人林垂敏正忙著檢查果實的生長情況。“露天種植的楊梅才剛長出一點點的小果,你看我棚內的楊梅已經這么大了!”
據合作社負責人林垂敏介紹,基地采用了智能化溫室控制系統,通過分布在棚內的多個傳感器實時監測溫度變化,確保棚內溫度始終穩定在最佳生長區間。這種精準的環境調控,讓楊梅種植周期比露天種植縮短了近20天。
這種“時間差”種植帶來的經濟效益十分可觀。記者了解到,作為我國楊梅主產區,浙江仙居的露天楊梅通常在6月中上旬集中上市,而百湖專業合作社通過大棚技術,巧妙的將楊梅上市時間提早到5月中下旬的市場空檔期。林垂敏告訴記者,目前已有來自海南、杭州等地的多名客商來電咨詢采購事宜,“還有臺州一些做直播的人也在跟我們聯系,因為我們這個楊梅可能比仙居的還要提早幾天成熟,大家都想搶先占領市場。”
除了時間優勢,大棚種植在品質管控上更勝一籌。今年大棚楊梅的產量預計比露天種植高出三分之一,爛果率降低超70%,這得益于大棚種植能夠有效避免雨水沖刷和病蟲害侵襲,楊梅的果形更加圓潤飽滿,糖度積累也更充分。此外,基地還采用了物理防蟲等種植技術,確保果品安全。
“現在棚內的楊梅已經全部疏果到位,就等著采摘期了。”林垂敏說。
目前,合作社正加強楊梅膨大期的管理,確保果實順利成熟。林垂敏表示,雖然棚內楊梅已經比露天種植快了一步,但接下來的一個月仍是關鍵期,需要精細調控溫濕度,保證果實品質。
隨著大棚楊梅的種植技術不斷成熟,百湖合作社的種植模式正吸引越來越多果農的關注。科學管理不僅讓楊梅提前上市,也讓果農在市場競爭中占據主動。再過一個月,這批翠綠色的果實將逐漸轉紅,迎來豐收的季節。
編輯/初審:毛曉輝 二審:周曉葉 三審:曾麗軍 核發:雷全才 張春月